logo

当前位置:首页>原料 > >正文

全球滚动:网上非遗传承就是这么“火”

全球滚动:网上非遗传承就是这么“火”
2023-06-27 01:34:15 来源:中国青年网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的绣娘通过线上平台销售非遗刺绣产品。张凯摄(人民图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非遗项目不仅在线下活动“圈粉”,还常常在各大社交平台刷屏,甚至火出国门。看非遗传承人的直播表演、在电商平台购买喜爱的非遗文创、在线参观非遗数字博物馆……透过互联网,越来越多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带动了线上销售

“咱河南的非遗项目好看、好玩还好吃,真是太潮啦!”6月10日,在河南省南阳市城区解放广场上的“河南非遗购物节”展厅内,短视频达人正通过镜头向观众介绍各类非遗项目,引得网友点赞、下单。当天,河南省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场活动在南阳开幕,83项传统美术类、手工技艺类代表性项目和文创产品,以展示、展销形式带动了现场和线上销售热潮。

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通过新途径展示传统技艺,让更多人了解到非遗的魅力,也借此打开了新的销售市场。例如,花丝镶嵌技艺非遗传承人何青入驻短视频平台一年多来,收获230万粉丝,售出超20万件工艺产品。

近日发布的《2023抖音电商助力非遗发展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平台上非遗传承人带货成交额同比增长194%,成交额超过百万元的非遗传承人数量同比增长57%,手工麻花、陶瓷杯、紫砂茶壶、花丝镶嵌项链、武夷岩茶是最受消费者喜爱的非遗好物。

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副院长薛可表示,要让数字化表达“活”下去、非遗数字化内容“潮”起来、非遗数字化展示“传”出去,以非遗数字化消费带动全社会对非遗的关注与重视,促进非遗保护与利用。

传播到千家万户

近日,一则好消息在广东汉剧迷的圈子里传开:广东汉剧融媒宣传平台正式上线了。这是依托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分公司的技术支撑能力,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所搭建的宣传平台。

作为岭南文化的一张名片,广东汉剧大气典雅、声名远扬,流传下来许多经典作品,是“客家人的大戏”,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汉剧融媒宣传平台上线后,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以及电视大屏+手机小屏、传统媒体+新媒体、线上+线下的方式,制作、推广广东汉剧原创内容。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是融媒体时代宣传广东汉剧的新形式,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将让更多观众感受“南国牡丹”之美。

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共计155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门类。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越来越多非遗项目尤其是许多小众的非遗项目为大家所熟知,“走进”千家万户。“藏羌碉楼的营造技艺、瓷胎的竹编技艺、成都漆艺的一笔成画,川剧变脸的出其不意,原来四川有这么多非遗项目”“广东醒狮还开发了数字藏品,非遗好潮啊!”……在网上,观众可以轻松看到丰富多彩的非遗内容。

重庆市手工编织协会会长綦涛,认识到互联网的巨大作用。该协会联合各省份手工协会发起了西部手工艺术联盟,开展线上晒货会、开通国际直播间等,将传统非遗手工制品传播到世界各地。“未来,我们将建设虚拟展览推广平台,让更多观众随时随地在线访问、观看、参与非遗项目的制作过程。”

与旅游深度融合

短视频博主“乐天Ryan”是一位借助短视频将家乡非遗向外推广的90后。作为一名贵州人,他选择回到家乡,用相机记录故土。他在短视频平台推出“记录100个中国非遗技艺”系列食品,让越来越多人了解、认识非遗,也促进了家乡的形象传播和文旅热度。

今年2月印发的《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融入能进一步丰富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旅游空间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底蕴。

当下,“非遗+演艺”“非遗+饮食”“非遗+特色村镇”等业态方兴未艾,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将为非遗“出圈”增添新的重要渠道。山东省济南市文旅局发起“泉城非遗推荐官”招募活动,面向全社会招募热爱非遗、策划能力强、能自主创作发布短视频的非遗传承人、网络达人、自媒体人等社会人士和团队担任“泉城非遗推荐官”,从不同视角、领域出发,搭建起宣传泉城非遗的传播矩阵。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应当用好优质文旅类主播等“互联网+”人才,为非遗传播“纳新”,鼓励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与热门主播合作,邀请其推介城市、景区、地方历史文化,为当地特色非遗项目“引流”“获客”。记者 叶 子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