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首页>热门 > >正文

收录143处红色旧址、遗址和纪念设施《黄浦·红色起点》在沪首发 速读

收录143处红色旧址、遗址和纪念设施《黄浦·红色起点》在沪首发 速读
2023-06-30 02:05: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相关资料图)

《黄浦·红色起点》在沪首发。 申海 摄

中新网上海6月29日电 (记者 许婧)历经四年打磨的红色文化读本《黄浦·红色起点》新书首发仪式28日在上海市黄浦区图书馆举行。

《黄浦·红色起点》一书由上海市黄浦区档案局(馆)和区委党史研究室联合编撰,收录了上海市第一批红色资源名录中涉及黄浦区的全部143处旧址、遗址和纪念设施,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黄浦区的重要机构、重要会址、重大事件发生地,党的重要领导人旧居和活动地,1949年以后兴建的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内容的纪念设施。

该书还收录了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的重要机构、重要会址和重大事件发生地,爱国民主人士旧居等。共分“会址·机关”“事件发生地”“群众运动场所”“文宣机构”“交通联络点”“居住地”“纪念设施”“附录”八个部分介绍,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黄浦的活动轨迹,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事件。

黄浦区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标志着一个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此前,成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宣传革命理论,建立最早的工人组织(机器工会),成立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出版第一本《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推动各地党的早期组织建立,筹备一大的会议等都曾发生在这里。此后,一大后的中央局、六大后的中央政治局、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抗战胜利后的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等都曾设立在这里。

黄浦区保留了大量红色旧址遗址,尤其是最集中地保留了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一大批主要旧址,是反映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最重要的遗产地。这里还留存了不少现代中国和上海历史上的重要节点,如第一次唱响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黄浦剧场,南京路五卅运动现场……这些革命历史旧址遗迹,真实反映了党在城市领导中国革命的探索实践,生动记录了党走过的艰难曲折历程,揭示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和共产党人深厚的为民情怀。

近年来,黄浦区档案局(馆)致力于发掘地方记忆,传播档案文化,讲好黄浦故事。新近出版的《上海市黄浦区档案馆馆藏精品选》首度披露一批珍稀史料,如陈独秀手迹、1931年长江水灾航拍、梅兰芳、周信芳的户籍资料以及《围城》诞生地与钱钟书的户籍资料等。

比如书中收录的这份周信芳户籍资料,记录了1944年周信芳一家7口居住于长乐路高福里282号(卢家湾保甲区第伍联保第六保第一甲第三户)的史实。这份材料系1944年6月23日周信芳填写的上海特别市第一警察局保甲处卢家湾保甲区户口调查表。

这份调查表上记录着户长周信芳,男,51,职业:伶暂停,居住年数:9年。说明周信芳自1935(36)年即开始居住在高福里,当时周已停止演出。登记表中“伶暂停”一项,应指日伪“76号”吴四宝因周信芳拒绝唱生日堂会,遂派人至卡尔登剧院骚扰威胁,以致周信芳不得不在1941年3月3日起,在《申报》等刊登因病辍演紧急启事,就此暂别舞台。

女儿周采藻(16岁),周采蕴(14岁),周采芹(12岁),儿子周菊傲(11岁),周英华(7岁)。女佣丁沈氏(46岁),居住年数:3年,说明丁沈氏从1942年起即在周家。但不知为何,周信芳夫人裘丽琳没有登记在上面。(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