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脂血症
食养指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3年版
高脂血症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患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高脂血症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如过量的饱和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摄入等。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是全球公认的高脂血症防治策略。膳食营养通过调节血脂、血压或血糖水平等危险因素,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在预防高脂血症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以“辨证施膳” 为核心的中医食养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基础上的非药物调养方法,强调根据体质、病因、证候给予不同食养方案,在调和气血、平衡人体营养、辅助预防疾病上效果显著。针对不同体质高脂血症人群,选取不同特性的食物或食药物质食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1
高脂血症定义与分类
血脂异常,俗称高脂血症,通常指血清中总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实际上,血脂异常也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根据空腹静脉血清检测指标将血脂异常分为4种,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TC≥5.2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TG≥1.7mmol/L)、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mmol/L),当上述血脂指标一项及以上异常则可诊断为血脂异常。
从临床实用角度将血脂异常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详见附录。
2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及分型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诊治具有自身的特点,将其纳入“血瘀”“痰湿”“脂膏”等范畴,病因在于饮食不节、嗜食油腻甘甜、醇酒厚味、情志失调、过逸少劳等,造成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体内液体代谢失常,形成瘀血、湿浊、痰凝等病理产物,最终致病。
该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以痰瘀为标,正虚为本,常见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如下。
01
痰浊内阻型
身体肥胖,肢体沉重感,头昏多眠,容易困倦,胸闷气短,大便黏或不成形,舌体胖大,舌苔粘腻,脉滑。
02
痰瘀互结型
身体肥胖,肢体沉重感,头昏多眠,容易困倦,胸刺痛或闷痛,口唇暗紫,大便黏腻,舌体胖大,舌苔粘腻,或舌质紫暗,或舌体有瘀点瘀斑,脉滑或涩。
03
气滞血瘀型
胸部或胁部胀满,或针刺样疼痛,情绪低落或急躁易怒,喜欢长叹气,口唇紫暗,舌暗红,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
04
气虚血瘀型
气短乏力,精神疲倦,少言懒言,胸部或胁部针刺样疼痛,活动后诱发或加重,出汗多,舌淡暗或淡紫或有瘀斑、瘀点,脉涩。
05
肝肾阴虚型
头晕耳鸣,腰酸腿软,手心、脚心发热,心烦失眠,健忘多梦,舌红,舌苔少,脉细数。
06
脾虚湿盛型
身体困倦,大便不成形或腹泻,饮食无味,食后腹胀,舌淡,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色白粘腻,脉细弱或濡缓。
3
食养原则和建议
你好,新学期
根据营养科学理论、中医理论和目前膳食相关慢性病科学研究文献证据,在专家组共同讨论、建立共识的基础上,对高脂血症人群的日常食养提出8条原则和建议。
包括:
1.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
2.调控脂肪,少油烹饪。
3.食物多样,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摄入充足。
4.少盐控糖,戒烟限酒。
5.因人制宜,辨证施膳。
6.因时制宜,分季调理。
7.因地制宜,合理搭配。
8.会看慧选,科学食养,适量食用食药物质。
附录
图文来源: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助力健康教育,篇篇文章在看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