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资料图)
3、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4、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5、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6、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7、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8、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9、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10、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11、全诗赏析: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
12、六朝至唐代, 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
13、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14、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
15、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
16、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
17、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18、“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
19、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
20、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21、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
22、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23、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
24、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
25、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26、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2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8、” 《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
29、“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
30、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31、“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32、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
33、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
34、借陈后主的荒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
35、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
3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37、这样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却容纳在短短的28个字之内,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凝练至及。
38、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只有精练才能含蓄,也只有含蓄才能见得精练。
39、所以含蓄与精练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40、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