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毕陆名
据央视新闻6月26日报道,昨天(25日),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广州开工建造。该船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联合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出资建造,可进行深海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尤其是夏季可进行极区海域的考察。
该船舶具备无限制水域航行、载人深潜、深海探测、综合作业支持等功能,可为深远海地质、环境和生命科学相关研究提供所需样品和环境数据,支持深海核心技术装备的海上试验与应用。
(相关资料图)
据悉,该船设计船长约103米、设计吃水排水量约9200吨,最大航速16节、艏艉双向破冰、冰区加强达到PC4级、续航力15000海里、载员80人。预计2025年完工交船,投入海上作业。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将填补我国空白
据央视新闻26日报道,这艘科考船由中国船舶广船国际设计建造。建成后,将填补我国在极地深海载人深潜领域的空白。
中科院深海所海洋装备与运行管理中心主任唐古拉山:“它最重要的功能应该是极地的破冰能力以及极区的水下作业支持能力。极区应该讲有很重要的研究的价值,其实在水面,包括我们的“雪龙号”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了,但是水下我们是对它的一个补充,水下的载人和无人的科考支持。”
中国船舶广船国际副总工程师何光伟:“本船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大气变化、海生物以及地质方面的一些科学问题的探索,弥补了我们国家能够在极区开展载人深潜科考活动。”
不仅科考能力强,作为极地科考船还需要满足特殊的环保要求。在研发过程中,设计人员还为这艘船设计了全套环保系统,确保其在开展科考活动时能同时实现对极地生态环境敏感地区的环境保护。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何光伟表示:“我们预计本船在2025年初开展试航活动,在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
据广州日报26日报道,中国船舶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旭辉介绍,由广船国际设计和建造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船舶系统研发方面,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重点突破极区船舶总体设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低温精确补偿技术、极区冰载与重载结构集成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的垄断瓶颈。在科考设备研制及功能扩展方面,以国产化替代为核心目标,探索实现国产科考设备的极区应用,及其与自主设计船舶的最优匹配。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新一轮船舶周期启动?
自2008年起,受全球经济和贸易量增速下滑影响,国际船舶需求近十几年处于长期低迷期,中国船舶自2012年开始扣非净利润已连续亏损11年,股价从历史高点下跌最多超过了90%。不过,近两年来,船舶制造周期逐渐回暖。
造船是典型的周期型行业,景气度主要受宏观经济、全球贸易、大宗商品价格、旧船更新等因素影响,周期的盛衰更替往往长达20年之久。2021年,全球新船订单量共计1746艘1.23亿载重吨,合同价值总计1096亿美元,创下过去10年来的次高纪录。
到了2022年,新船订单虽然增速放缓,但是造船的价格开始上升。据央视财经报道,当前船舶需求旺盛,叠加原材料涨价和设备升级带来的综合成本上涨,新船价格正在持续上涨。
根据克拉克森最新披露的数据,5月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突破170点,环比增1.7%,同比增6.3%,连续4个月增长,创2009年以来新高。东莞证券近日研报认为,国际航运市场逐步回暖,新一轮船舶周期已经启动,当前船舶板块业绩开始逐步改善,预计老旧能源船只退役更换将进一步推升行业景气度。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指出,本轮船舶周期上行的起因是外部因素(疫情、俄乌冲突等)的冲击使得下游航运公司经营情况大幅提升,带动上游船舶板块上涨,整体呈现船型轮动的特点。随着船舶逐步进入拆解周期,内部因素将会取代外部因素成为船舶行业制造上行的主要动力。持续上涨的船价对船舶企业有助于改善船舶企业的盈利能力,建议关注船舶企业长期投资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广州日报、券商研报
每日经济新闻
标签: